兒童腹瀉怎么辦?
兒童腹瀉病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?yōu)樘攸c的兒童常見疾病。6個月至2歲嬰幼兒發(fā)病率高,是造成兒童營養(yǎng)不良、生長發(fā)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一、兒童腹瀉的常見原因 1.感染性因素 病毒:輪狀病毒(秋冬季高發(fā))、諾如病毒、腺病毒等,占嬰幼兒腹瀉的70%~80% 細菌: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、痢疾桿菌(常伴隨黏液膿血便)。 寄生蟲:如賈第鞭毛蟲(通過污染水源傳播) 2.非感染性因素 飲食不當:過早添加輔食、食物過敏(如牛奶蛋白過敏)、乳糖不耐受。 抗生素濫用:破壞腸道菌群,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腹瀉。 氣候突然變化、腹部受涼、天氣過熱等也會引起小兒腹瀉。
二、家長該如何判斷腹瀉嚴重程度? 1.輕型腹瀉: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,大便次數增多(每天排便少于10次),偶有溢乳或嘔吐,無脫水表現,孩子精神尚可。 2.重型腹瀉:除了較重的胃腸道癥狀外,還伴有明顯的脫水、電解質紊亂和全身感染中毒癥狀。脫水表現:尿量減少、眼窩凹陷、口唇干燥、欲哭無淚、精神萎靡。 三、家庭護理的關鍵措施 1.預防脫水。口服補液鹽(ORS) 2.繼續(xù)喂養(yǎng)。嬰幼兒提倡母乳喂養(yǎng),配方奶喂養(yǎng)者可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奶粉。已添加輔食的寶寶:選擇易消化的粥、面條、蘋果泥等,避免高糖、高纖維食物。可少量多餐,盡早恢復正常飲食。 3.注意飲食、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。餐具、奶瓶應每日煮沸消毒。養(yǎng)成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:勤洗手,尤其是飯前、便后。 4.保證營養(yǎng)均衡,增強機體抵抗力。 5.合理用藥 益生菌:如布拉氏酵母菌,幫助恢復腸道菌群。 蒙脫石散:保護腸黏膜,需空腹服用(與其他藥物間隔2小時)。 抗生素:僅針對細菌感染(如痢疾),需醫(yī)生指導,不可濫用! 6.臀部護理 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,保持臀部清潔干燥,可涂專用護臀霜或皮膚保護劑預防紅屁屁。 選用吸水性強、透氣性好的柔軟尿布,尿布一旦潮濕就要及時更換。 出現下列情況,應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: 1.腹瀉加重,大便次數和量增加。 2.頻繁嘔吐,無法進食或口服補液者。 3.伴隨持續(xù)高熱(<3月齡:38℃以上;≥3月齡:>39℃以上) 4.明顯口渴,尿少、眼窩凹陷、煩躁易激怒、精神差。 5.便血。 6.<6月齡、有慢性病史者,出現合并癥狀:如腹痛、抽搐等。 請牢記——預防是基礎,勤洗手、注意飲食衛(wèi)生;補液是核心,及時補充口服補液鹽,防止脫水;觀察是重點,時刻留意寶寶的精神狀態(tài)和小便情況。危險信號不猶豫(精神差、尿少、眼窩凹、血便等),馬上帶寶寶看醫(yī)生。愿每個小寶貝都能遠離腹瀉困擾,健康快樂成長!
-
下一篇: 夏日炎炎,“酸梅湯”該怎么喝?